6月27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2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与此同时,公开市场在当日也有1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际上,自6月20日至22日,央行已连续三日在公开市场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三日已累计净投放达1800亿元。
对于央行在近期不断加码逆回购操作的目的,昆仑银行战略与发展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年中阶段资金市场会因为交易问题而面临资金的紧缺,因而央行通过逆回购的短期操作,缓解资金紧张。“此阶段的逆回购操作是周期性的,是由于银行间资金拆借和往来较多,为了避免造成银行间资金的紧张,所以进行了一个短期的逆回购操作,这是6月份流动性释放的根本性原因。”
实际上,每年6月,市场都会面临资金收窄的“魔咒”。而对于年中为何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李建军具体指出,由于各行到了年中会有结算问题,资金拆解问题比较多;与此同时,6月末即将迎来MPA考核,也使得银行间面临一定程度的资金收紧问题。
“从长期来看,不能把当前短期的逆回购操作看成是货币宽松的信号,我国总体上还是中性的货币政策。”李建军强调。
李建军表示:“总的来看,国内资金流动性是充足的,央行将有手段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充足。对于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是货币政策可以解决的,但有一些是由财政改革进行的,货币政策应该配合这种财政改革的进行,未来对于小微、三农以及基建等方面将有货币政策上的倾斜,让资金倾斜到实体经济,而不会在总量上进行巨大释放。”
而本周的新一轮逆回购操作,也不禁让市场将此举与国际环境的变化相联系。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引起了全球货币市场的动荡。对此,李建军指出,由于英国脱欧,全球资金会产生避险的情绪,有了这样的情绪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资金撤离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央行将有两方面事情要做,一个是在关注外部变化的同时控制人民币汇率,第二是如果出现了流动性紧张,央行将有必要补充流动性,补充手段应该是长期工具会多一点,甚至不能排除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会降准。”李建军说。
“由此可见,此轮短期内的逆回购操作是针对"英国脱欧"问题的可能性并不大。”李建军表示。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如何进行,李建军认为,今年是“调结构”的重要时期,高层已对之前“大水漫灌”、靠货币流动性刺激带来的经济增长有所反思,这也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有了一个定调,即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国家将不会再依靠传统的货币流动性刺激,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将配合结构性改革,因此下半年还将是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环境,以预调、微调为主。如果出现大的流动性刺激手段也会是针对突然出现的一些外部冲击,总体上并不会改变主流基调。”李建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