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债券

您所在的位置:
保持债市健康发展 信用风险更需主动管理
 

  经历了4月份的去杠杆过程之后,5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开始走暖,经济增长、通胀、机构、风险资产等重要因素都表现出有利于债市的边际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债企稳,市场情绪缓和,信用事件对市场的负面冲击边际影响力开始下降。

  5月10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2015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将如期兑付。同时,中铁物资私募债和公募债务融资工具一并纳入了资金筹措安排考虑当中。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铁物这一事件的妥善化解将极大提振市场信心和市场情绪的回暖。

  数据显示,国债收益率曲线5年、7年、10年在4月底分别上行至2.80%、3.05%、2.94%的高点后,于近两周内下行了5至14个基点。信用债市场方面,信用利差结束调整势头全线小幅下行,中高评级3年和5年中期品种下行幅度超过10个基点。

  市场修复回暖之际,多位业内权威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应过度夸大目前的债务风险,同时对市场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当前中国信用债的违约企业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这与供给侧改革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打破刚兑预期的方向一致,多为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而非无序违约。”业内人士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提示违约风险的债券规模仅占信用债市场总量的0.3%。一位债券投行人士曾表示,当前债市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都远远低于银行信贷,但有些舆论的过分渲染,加大了市场的恐慌,各方都需要客观、理性看待近期出现的债券违约风险。有公募基金人士认为,尽管信用债违约事件增多,但出现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从近期央行的操作上看,尽管全面降准降息的概率下降,当央行通过MLF、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措施,维护市场流动性稳定。

  “尽管从存续基本情况和目前违约的规模及特征分析来看,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相对稳定。但信用风险的扰动因素依然存在,市场各方对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暴露仍不可掉以轻心。如何在债券违约事件爆发后保障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发行人违约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已经成为债市相关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些业内人士说。

  有机构测算显示,2016年信用债到期量将显著高于2015年,且多集中在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企业再融资风险加剧,一旦不能及时筹措资金,或将加速行业出清和违约事件爆发。“尽管打破刚性兑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但保持市场健康发展,对市场各方来说,信用风险更应该主动管理。”上述债券投行人士说。

  事实上,随着债市信用违约风险事件暴露,近期包括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债市自律组织纷纷打出“组合拳”,积极部署债市风险防范工作,旨在守住市场的风险底线,防范金融风险。

  5月6日,国资委宣布已经组织对106家中央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进行全面摸底,对即将到期的债券逐笔进行了全面排查。调查发现,截至2016年3月末,共有82家中央企业发行债券余额4.05万亿元。从排查结果看,中央企业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前期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但目前整体生产经营稳中向好,各项改革调整和提质增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财务和资金状况良好,主要运行指标持续改进,企业整体财务结构稳健,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指导各中央企业健全内控体系,合理安排长短期债券比重,统筹平衡资金余额和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加强债券管理和债务风险管控,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存在债务风险问题的企业,国资委将进行定向指导,督促企业主动应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化解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国资委近期召集部分国有企业开会,要求维护国企债券市场信用和形象。”一位业内人士说。

  另有消息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目前正在对超过9万亿元的存续期债券进行风险排查。同时,交易商协会近期与多家评级公司评级总监座谈,要求将更换评级机构的发行人信用级别信息报送交易商协会。在业内看来,此举目的应该是希望通过提前知悉评级动态,把握债市风险。“信用市场现在风险频发,评级的调整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加强这方面风险的梳理,有利于防范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说。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是重要内容。债券市场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不仅为支持实体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规模庞大和日趋成熟的债券市场将成为健全货币政策新框架和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等的重要抓手。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债券存量总额为53.8万亿元。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统计数据显示,2002-2015年债券融资对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的贡献高达90%以上。分析人士指出,与股市相比,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中的作用更大,如果债市利率以及资金出现波动,对于企业影响更为直接。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券市场实现“有序违约”、守住风险底线,对助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经济任务的实现意义重大。

  “对于已经发生的个体信用风险和违约事件的处置,交易商协会目前的措施仍然是坚持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处置原则。未来可以从丰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加强发行条款精细化设计方面出发,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有债券研究人士说。中诚信国际指出,近年来,因公司治理问题、实际控制人风险等外部突发事件风险导致的违约占据了一部分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事后被动地追偿相比,事前设置的偿债保障条款,可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主动应对风险的保护权利,并通过约定的救济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资料显示,日前公布的“16四川宏华CP001”募集说明书中,首次增设交叉违约条款和控制权变更承诺条款,预示着国内投资者对于债券信用风险的主动管理已经起步。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市场违约风险不断提高的当下,打破刚性兑付,完善相关违约处理制度是保证债券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不宜简单地将风险抛给投资者,以免形成风险传染,在目前情况下,打破刚兑需要统筹协调,避免引发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世华财讯
【关闭窗口】